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新课标下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的教学设计

论文堡 日期:2023-04-09 15:04:38 点击:150

摘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当中,分析人工脂双层膜对不同分析通透性的影响,之后提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假说。在教学设计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要发挥辅导性作用,通过实验、论证等完成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新课标下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对于今后生物学科教学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由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构成,主要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能量消耗为零,但是在发生协助扩散的时候需要载体蛋白。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并且还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认识,以便在今后学习当中更好地应用。

1.教学设计背景

1.1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4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掌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上对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体现出生物学当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点。任何生命系统都具有开放性,并且都能够与外界物质保持交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特别是由于生物科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因此,要通过最直接的动画展示,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学习本节内容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细胞作为基础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的意义,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生物知识奠定基础。

1.2学情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膜”主要指的是细胞膜,在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当中学生对于细胞膜已经具有一定的了解,明确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和功能特点,因此,在本节学习中重点对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进行说明。功能与结构具有联系。虽然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将本节课程内容带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当中。

1.3教学思路

    核心策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现象、动画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独立完成探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激励所有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建设和能力提高为主线。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初步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水跨膜转运的情况,为本课奠定了认知基础。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充分利用本课教材中的“问题”和图表,观察现象-提问-观看动画过程,总结概念和特点。提升能力以实践巩固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最终形成对比记忆,巩固知识,以绘画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内容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习和知识。

1.4教学目标

    明确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对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异同点进行总结。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做好葡萄糖穿过“肠衣”的实验,构建概念和数学两种模型,增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教学重难点

................

3.新课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要求

3.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关系到学习和教学的效果,因此,“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要分清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概括性相对较高,不能够在一些具体课程中实施,只能够在课程中进行解说,是课程与教学的连接,能够实现课程到教学的有效过渡,对于课程的目标也会进行细化处理,并且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目标构建,为内容标准阔时提供基础保障,使课程整体有效实施,而内容标准要比其他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更为具体化,在具体课程中能够实施。如果抛开课程标准谈教学,这是不切实际的做法,因此,要保障教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中落实课程标准。

3.2教学目的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教学目的具有一定的广义性,对于整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教学活动需要达到的目标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原则和方向性都较强。教学目的能够有效地制约“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的结构,使教学方向不发生偏离,并且使教学活动方案具体到微观,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完成。

3.3教学要求

    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提出的规则都可以被称为教学要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结果,教学要求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这样进行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才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3.4教学任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任务是规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体做什么,与教学目标有着一定的区别,教学目标是规定要达到什么情况。虽然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4.教学过程设计

4.1创建教学情境

.................

4.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4.3练习反馈

 ....................

5.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与要求,改变了传统教学灌输式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创新了教学模式。“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本身内容等方面并不难理解,学生掌握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在讲解过程当中还需要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这样能够保障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更为全面。小组讨论的过程、学生的回答和思考等相对并不完整,教师还需要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肯定,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掌握教学节奏时,由于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容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所以要注意控制时间。本课程通过教师示范实验、学生探索实验和渗透系统模型的建立,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除了拓展和深入学习生物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程的设计总是从学生开始,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成长在批判性选择中。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培养核心素质的方法。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应以实验为载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通过对新课标进行全新的认识,完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潜在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要突出新颖效果,保障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展教学演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高中生物教学当中要合理应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问题为出发点,对知识进行总结,利用实验完成分析认证,这样能够为今后生物课程的开展提供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关闭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