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构建探讨

论文堡 日期:2023-09-16 20:56:19 点击:102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为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实际发展水平,笔者设计问卷,制定访谈提纲,并进行调查,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了解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发展现状,挖掘出其非生态化的表现,并继续从主体和环境的角度分析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从微观(教师)、中观(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宏观(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生态建构策略。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实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学校蓬勃永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其培养学生的质量。笔者幼时就生活在农村,小学和初中都就读于当地的农村学校。十几年前,农村中小学有很多老教师,虽然他们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但是教学方法却有些陈旧,许多教师不会说普通话或者说得不够标准,也不会使用多媒体工具。这些技能的缺乏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影响。笔者从农村中学毕业已近十年,但是仍然心牵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希望农村学校注入更多活力,获得更好发展。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投入大量的教育资金用于硬件设施配备和教师培训;通过激励政策吸引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为农村学校注入活力;尤其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国家和学校可谓是绞尽脑汁寻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项目和活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仍面临一些困境,虽然不少教师早已意识到了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其自身仍然面临着课堂教学能力薄弱和教育科研能力较低的问题;此外,虽然教室多媒体设备齐全,但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非常欠缺。还有研究发现,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效果不好,很多农村教师认为在职培训是学校规定其完成的任务,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并未将培训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仍是牵动人心的一个话题。
2.选择——“教师共同体”进入研究视野
如何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教研积极性,是笔者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开始想到用校本研修去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但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其实很多小规模的农村学校不具备“校本研修”的能力,此外,有自己校本教材以及校本课程的农村学校大多是一些民族学校,这些学校把自己的民族特色变成校本教材。基于这些考虑,笔者放弃了校本研修这个切入点,并继续寻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恰当路径。

教育论文参考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教育生态学来审视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首先勾勒出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应然图景,即生态化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掌握s省h市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现状并确定问题,然后从“主体——环境”的角度对其进行生态归因;最后,借助教育生态学的具体相关原理和规律提出构建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有效策略,希望最终建构成理想的生态化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如何影响周围环境的学科,它强调整体论和“系统地分析”原则。在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始较早,并且已经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比如校园环境、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教育生态学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直到2000年才真正开始蓬勃发展。尽管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认识仍然不够深入。笔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贡献微薄之力。除此之外,虽然有关教师共同体的研究在国内已比较常见,但是与农村教师所面对的农村特殊的人文与生态环境相联系,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展开对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试图借鉴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思维和方法,将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视为一个复杂的学习生态系统,深入探讨其内涵、构成要素和特征,并就如何建立和运行生态化的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和建议。本研究采用新颖的研究视角,扩宽了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教师共同体的理论体系。
(2)实践意义
从实践意义上来看,首先,本研究为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等,从而勾画出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应然图景。然后,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发展水平,确定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相关原理,从微观(教师)、中观(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宏观(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三点构建策略,以此为建构生态化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提供策略指导,使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能在真正意义上为教师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其次,本研究可以帮助农村小学教师和管理者对共同体有一个新的认识,帮助他们摆脱思想和心理上的负担,更好地理解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和实质,并认识到它们与自身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乐于沟通和协作,获取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
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理论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教育生态学
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中提出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育生态学主要利用各种生态学理论,如平衡理论和协同进化理论,来研究教育现象,分析其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以期揭示教育规律。吴鼎福提出,“教育生态学”是一门利用生态学的原理探索教育与环境之间关系与规律的科学。薛桂波则提出,将生态学的原理和范式应用于教育领域,摆脱单一、孤立地看待教育问题的传统,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可以更加科学地探究社会、家庭、物理等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在本研究中认为“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形成的学科。它以生态学的思想为基础,以生态学的研究范式为指引,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对教育中存在的多种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现象形成的根源进行探索,以期揭示教育内在的规律,展望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化的分析方法,教育生态学正是以发展性、关联性和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为教育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拓展了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2.生态化
所谓“生态化”,主要是指将抽象化、系统化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用共生共促、系统开放、和谐有序、动态平衡的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审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力于构建内外和谐、绿色共享、协同共进的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良序发展。在本研究中,为彰显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生态性,提出了构建生态化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设想。生态化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把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看作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整体,学习主体、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合作文化、学习规则及学习情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动态发展以达到生态平衡,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
(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构成
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具有不可分割、不可简化的特征。然而,在本次研究中仍然采用了先从微观角度探讨,再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因为整体主义者也需要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和功能。不过需要清楚的是,在对分解出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时,要始终将其置于一个整体的、复杂的系统中加以考虑。换言之,研究中所采取的整体主义研究方法,不仅要对教师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做分解式的研究,更要以一种系统、整体、联系的眼光看到各要素在该生态系统内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
对于教师共同体结构构成的研究,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教师共同体构成的研究成果已在第一章部分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述。因为本研究是把教师共同体置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进行分析与研究,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本次教师共同体研究的理论基石——教育生态学,以系统整体的思维,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分析与探讨教师共同体的各个构成因子及其相互间的联动关系。从此思想出发,本研究在借鉴我国学者郑葳在《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一书中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所提出的学习共同体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并结合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现实形态,特提出一个完整的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学习主体;(2)学习目标;(3)学习资源;(4)学习活动;(5)合作文化;(6)学习规则;(7)学习情境。在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中,学习主体通过其所在的教师共同体的学习活动,对学习资源及各自的专长加以利用,从而指向学习目标的实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规则所发挥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它是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之间合作的中介,形成了个体在共同体中活动的基础;同样这个过程也离不开合作文化,其引导着学习主体之间的合作行为。学习情境则弥散于整个共同体当中,体现着教师共同体的时空特性。
..........................
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发展现状调查
(一)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现状调查设计
1.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
2.调查工具的开发

.....................................
四、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问题透视
1.学习主体的非生态化:“异质主体”的缺失阻碍共同体信息流动

...............
2.学习目标的非生态化:“家长式”的专断导致学习目标认受性不足

...........
五、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教师自身建设,保障生态主体的自我修复
1.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激发内生动力

教育论文怎么写

作为一个生态种群,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它能够通过对自身的结构的自动调整,即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协助恢复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系统内部的生态平衡。但是,因为现实的压力,很多教师都走向了消极的成长之路,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繁重教学工作中,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没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再加上外界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教师成长的生态失衡,具体表现为职业倦怠。正是由于教师的职业倦怠,致使他们对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教师共同体组织缺乏热情,缺乏内在动力,合作也变得形式化。当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主体因子,首先应该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充分调动自我积极性,树立明确的自我发展意识,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激发自己的理想追求,从而加快自身的成长;其次,农村小学教师应不断更新价值观,积极培养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学生观,并且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关注自身形象,努力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最后,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在全面了解自身情况和分析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个人发展水平的中长期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为实现这些目标而不懈努力,同时根据实践反馈的信息不断完善和修正已经确定好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接近这些目标,以期向更高的目标踏进。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在忙于教学工作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自身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共同体的各项活动,在与其他学习主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增长知识,获得经验,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同时为生态化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力量。


2.重视群体力量,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
结语
当今时代,教师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正成为世界范围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范式。但是,就目前而言,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并未完全赋能,于是诸多学者开始关注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所处的环境,力求通过环境的改善来促进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生态转向。提及环境、生态,难免会想起与教育融合的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以生态学思维审视教育问题,用平衡、联系、共生的思维,探究教育生态系统同教育环境之间的内在规律,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本文以教育生态学为视角,以整体联系、动态平衡的思维来审视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认为它是一个由作为学习有机体的教师群体与学习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学习生态系统。它由学习主体、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合作文化、学习规则和学习情境七个要素构成,这七个要素相互依赖、彼此关联、和谐共生。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多元性、动态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继而,本文借助教育生态学中“环境——主体”的思路分析了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生态主体因子与生态环境因子,通过本文的理论研究,一个生态化的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应然图景生动展现出来。
为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实际发展水平,笔者设计问卷,制定访谈提纲,并进行调查,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了解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的发展现状,挖掘出其非生态化的表现,并继续从主体和环境的角度分析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从微观(教师)、中观(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宏观(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体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生态建构策略。
参考文献(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关闭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