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

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旅游地社区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论文堡 日期:2023-12-04 20:18:39 点击:61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研究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背景下,通过abc态度模型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分析乡村居民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其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构建环境可持续性认知、生态旅游态度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模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现如今,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大众关注,特别是全球变暖、资源短缺和污染等环境难题的日益凸显,迫使公众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对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中共二十大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伟大愿景,号召居民通过做出环境保护行为,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新中国。常言道“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国家稳”,乡村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乡村振兴,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为农民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村民作为乡村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是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参与力量,其环境保护行为在乡村旅游发展乃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关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研究不仅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更是学术界应重点关注的。当前学者对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研究多聚焦于亲环境行为,亲环境行为特指那些能够降低生态伤害、保护自然资源以及能够提升环境质量的行为,该行为主要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在旅游领域应用较少。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影响亲环境行为的前因变量有年龄、文化程度、价值观、公众风险感知、环境风险感知、生态价值认知等,但鲜有学者研究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乡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根据龚文娟的定义将亲环境行为分为私领域和公领域两个方面,探究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如何影响亲环境行为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变量环境可持续性认知、生态旅游态度和亲环境行为,结合认知-行为理论和abc态度模型理论进行研究。根据理论假设乡村居民环境可持续性认知促使其拥有积极的生态旅游态度,进而驱动他们做出亲环境行为。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建立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以期丰富乡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研究内容,同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
第二节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研、深入访谈等方式获取一手数据,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拟解决以下问题:
(1)明晰乡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形成机制,揭示abc态度模型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在乡村旅游中居民对亲环境行为的预测和干预作用,建立乡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
(2)以研究结论为基础,提出强化乡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策略、保护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的措施,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为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理论上,拓宽abc态度模型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的应用范围。将乡村居民的环境可持续性认知、生态旅游态度加入亲环境行为研究的重要理论模型中,检验对乡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有学者提出abc态度模型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有效预测乡村居民的环境保护行为,可用于研究亲环境行为,但尚未得到验证。因此,本研究将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和生态旅游态度两个变量纳入abc态度模型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中。探究在abc态度模型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基础上,乡村居民环境可持续性认知、生态旅游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
(2)进一步丰富亲环境行为的研究内容。认知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环境可持续性认知的提升更容易使乡村居民实施亲环境行为。本研究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将“环境可持续性认知”“生态旅游态度”引入到乡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中,探索乡村居民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丰富了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亲环境行为的理论,为研究亲环境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为国内现有亲环境行为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理论借鉴。
................................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概念界定
一环境可持续认认知
可持续性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或状态,《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因此环境可持续性被认为是环境能够长期保持的过程或一种状态。环境可持续性认知被定义为“满足当前游客和社区需求,同时保护环境和增加未来机会的旅游业”的一种认知。关于环境可持续性认知的研究,tilman d.等(2014)认为全球饮食环境可持续性认知正向积极影响人类健康,martins c i m等(2010)得出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水产养殖具有积极影响等。现有的文献中,尚未提及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在旅游领域的研究。本研究引用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变量探讨对乡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以期对亲环境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二生态旅游态度
生态旅游(ecotourism)在1993年被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该词首次出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lucn),由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文献中提出。我国最早在1993年的“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中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出现生态旅游一词,直至近些年,生态旅游一词才频繁出现在我国公众视野,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并未统一。本研究经过文献查阅,最终认为生态旅游态度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对生态旅游的表态,是人们对生态旅游知识、作用、项目等情况的认识和了解,是参与生态旅游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15]。
............................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abc态度模型理论
abc态度模型由米歇尔提出的人格理论演变而来,认为人是解释者和行为者,人的行为是个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情境通过个人因素来影响其行为。之后由霍夫兰和卢森堡于1960年提出abc态度模型(又名三元态度模型),通过三维的心理过程说明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即人在特定情境下,认知影响人的情感,情感影响其行为。该理论模型由认知(cognition)、情感(affect)和行为倾向(behaviour tendency)构成。认知是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信念;态度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感受;行为是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但该行动不一定是实际行为,可能是一种倾向或意愿,由此得出“认知→态度→行为”的态度模型框架。
本研究通过梳理现有的文献中发现,abc态度模型常被用于消费者行为学和语言等研究。在消费者行为方面,研究游客农产品的购买意愿,认知、情感与消费者对牛肉溢价的支付意愿和消费者重复购买意愿等。在语言方面,周魏(2018)以马来西亚人作为调研样本,认为马来西亚华人对马来语的态度最为消极,对英语的态度最积极。周魏和他的同伴(2021)同样又基于abc态度模型,研究非英语系大学生的情感会影响对英语态度。此外,该理论模型还应用于旅游领域,研究村民民俗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乡村居民的地方依恋[等。也有学者提出abc态度模型可用于研究游客的亲环境行为,遗憾的是研究并未深入,本研究将采用该理论研究乡村居民的亲环境行为,探讨乡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形成机制。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第一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 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
二 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生态旅游态度的影响

..............................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访问提纲
第一节 量表设计
一 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变量

........................
二 生态旅游态度变量

.............................


第五章数据分析
第一节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利用spss 24.0软件对339份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5.1所示。被调研的人群中,男性占48.7%,女性占51.3%;年龄36岁以上的人群占总体的69.7%,说明留守乡村的中老年人较多,符合当前国家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统计情况;仅有4.7%的被调研者的收入来源来自于参与当地旅游,说明当地居民较少参与旅游业;教育程度多集中于初中以下,占总体的54.9%,由于被调研的社区居民中,有一些是村干部和返乡养老人员,此外还有一些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当地经营店铺的人员,所以学历相对高于小学;被调研者在当地居住时间超过20年的占总体的45.8%;31.8%的被调研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1~5000元之间。

第二节 信度和效度检验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背景下,通过abc态度模型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分析乡村居民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其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构建环境可持续性认知、生态旅游态度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模型。在讨论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加入生态旅游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家庭月收入作为调节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1)乡村居民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生态旅游态度有积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土地、森林、水等都是乡村居民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因此,乡村居民会对身边的自然环境状况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了解,这种积极的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可能会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乡村居民环境可持续性认知使其意识到生态旅游重要性,产生积极的生态旅游态度。如受访者谈到“我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对环保的态度更加积极。”(3号被访谈人)“我们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开始更加重视环保。”(4号被访谈人)
(2)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乡村居民私领域和公领域的亲环境行为有积极正向的影响,其中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私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在私领域方面,乡村居民环境可持续性认知越高,则参与环保活动,受访者更容易做出“节约用水”“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环保行为。”“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鼓励顾客使用环保购物袋。”(1号、9号和10号被访谈人)等行为。在公领域方面,乡村景区设置的垃圾桶、保护环境的标语、志愿者等,都表现出乡村居民环境的认知促使他们做“垃圾分类再扔进垃圾桶,自觉维护自己家门口的卫生等。”(5号被访谈人)可见,无论是在公领域还是私领域,乡村居民的环境可持续性认知对其做出亲环境行为都具有促进作用。
(3)生态旅游态度对乡村居民公领域和私领域的亲环境行为具有积极正向的影响,其中生态旅游态度对乡村居民公私领域的亲环境行为影响最强,其次是公领域的亲环境行为。在私领域方面,乡村居民生态旅游态度越积极,则其采取环保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做出亲环境行为,如: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绿色消费等。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言“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后高,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态度更加积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环保行为。”(7号被访谈人)
参考文献(略)

关闭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