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西藏牧区基础教育均等化探讨

论文堡 日期:2023-12-01 21:37:18 点击:62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笔者认为只有基础教育均等化发展,才能促进教育的最大公平程度;才能提高牧民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为高等教育打好基础。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基础教育的均等化发展对于实现教育公正、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确保每个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而且还能够推动国家的人力资源储备,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更好的教育的渴望日益强烈,社会对于提供优质的教育变得更加重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建筑物,不是课桌,而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在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教育公平”成为了主要的议题之一,充分显示出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教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不仅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支柱。而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关键一环,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中华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的一项工程。基础教育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是子孙后代保持快速发展的基础。所以,基础教育均等化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是人民全方位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因此,发展基础教育是每个国家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国家法律中明确规定的政府责任。
因为基础教育本身具有法定性,所以它意味着权利和义务。就权利的角度而言,这表示每个地区的学龄儿童都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就义务的角度而言,这表示政府应尽可能地将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并成为这种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公共产品的公平和公正,就像一只有形的手去规范社会行为。因此,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应该在其管辖范围内寻求供应受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供应利益的最大化。根据社会发展的性质,政府可以依靠税收获得资源,从而使这种供给的受益最大化。既然是供给受益最大化,就必须包括受益或者服务对象的最大化,就意味着这种公共产品要尽可能地在服务对象中实现均等化,这就是基础教育均等化和公共产品均等化的价值来源。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基础教育均等化的研究
理论研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的观点更具基础教育均等化研究的代表性。他的观点与瑞典教育家胡森的观点在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层面上相似。他认为,教育的均等化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入学起点的机会、教育过程的投入和教育结果的成效。同时,他还表明,教育公平在不同的状态有不同的含义,要想实现它,那将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阎宇和曾媛(2010)在文章中提出了基础教育均等化的概念:基础教育均等化是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基础教育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体现均衡的特点;分析了基础教育不平等的现状和原因,指出了政府在基础教育均等化中的责任机制。李牧野(2014)在研究中是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经验和启示入手,探索和研究了中国实现基础教育均等化的制度措施,进而分析出中国基础教育均等化的发展困境。为学龄儿童提供较为均等的基础教育服务,可以从政府的政策指引为切入口,把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基础教育差异控制在一个可以完全消除的范围内,最终得到基础教育向均等化发展的结果。祝嘉悦(2016)认为,基础教育对于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实现基础教育均等化的措施,有利于促进政府的科学决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还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张墨涵,季诚钧,田京(2019)通过对家长满意度的调查,提出实现基础教育平均化应建立健全包括主客观指标在内的教育评价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以学校教育为切入点,关注农村学校家长和弱势群体家长的满意度,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均等发展;在微观层面,学校应通过赋予家长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密切家校关系,优化学校管理。
..............................
第二章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文件中,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最早就出现于此,于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均等化发展成为了以后学术界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学者李新光从“均等化”不同于“平均化”的角度来阐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定义。具体点来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将处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教育差异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然后再根据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来定义均等化,使社会中属于不同阶层的人们能够从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受益。公平的含义就是指社会资源平均分配到每个中国公民手中,它不能高效的体现出效果,但是可以影响共享资源型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已经确定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根据这一体系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能让所有公民都能以公平和无障碍的方式获得几乎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中,机会均等并不仅仅指无差别化。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里面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为所有公民的生活和个人的发展的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属于政府主导的一种公共服务。”在2022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单独列为了一个章节,并发布了《“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规划中提出要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问题,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关键之处就是要促进机会均等,它的重点是为人们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提供保障,而不是简单的均等化。由此可见,均等化的概念与公平和平等有关。在实践中,绝对平等是无法实现的,但在差异的前提下,可以实现相对或近似的平等。
..........................
2.2理论基础
2.2.1福利经济学理论
福利经济学理论思想自古以来就存在,首次诞生在英国是在20世纪初。它包含了人们追求发展福利和行为安全的行为偏好和思维逻辑。该理论认为,国家要实现国民经济利益最大化、国民收入和经济福利均等化,必须努力促进和实施国民收入均等分配政策。这一理论认为,只有国民收入均等化,社会福利才能增加。原因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总收入较高,那么就可以说明国民的收入较为平等,国民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福利就越高。因此,为了提高社会和经济福利,我们需要增加国民总收入,增强国民收入的平衡。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存在着经济快速发展的省份拥有更多教育资源的现象。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根据这一理论,在经济落后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每增加一次教育资源,都会给比较发达的地区带来比同样数量的教育资源更多的边际效用。因此,政府应尽可能向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提供较多的教育资源,并在向这些地区分配教育资源的前提是要尽可能的提供较为完善的教育保障,为了实现在相关教育机构中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然后才能提高整体的边际效用,最终得以实现教育福利的最大化。教育福利最大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自身的教育福利最大化,另外一个是社会教育福利最大化。首先,在个人自身层面,主要体现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基础教育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增加自身竞争力,逐渐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地位,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其次,在社会层面,整个国家教育水平提高的基础就是个人教育水平的提高。如果社会上大部分人的教育水平都进行了提高,那么各行各业将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并有利于促进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整体国民收入的整体水平,对国民经济的提高产生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社会整体福利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应该减小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现实差距,农村学校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导致农村学生的个人福利水平低,而且影响社会福利的总体水平。
...........................
第三章西藏牧区基础教育均等化的现状
3.1“三包”教育政策不断完善

..............................
3.2教育集团化模式不断创新

............................
3.3牧区基础教育经费情况不断增长

.......................
第四章西藏牧区基础教育均等化的评估
4.1评估指标说明

.....................................
4.2评估方法

..................................
4.3评估过程

................................
第五章西藏牧区基础教育均等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探索
5.1西藏牧区基础教育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5.1.1牧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不稳定

.......................................
5.1.2牧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
第七章推进西藏牧区基础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7.1制度方面:完善教育财务管理体系,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
只构建出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没有完整的相关制度体系支撑和人才的落实,是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的。所以,牧区虽然是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相关教育政策,但很少有较为完善的配套制度。基础教育均等化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包括办学硬件设施、资金管理、软件资源、师资队伍建设等,这些都需要建立与之对应的政策体系,来确保基础教育能够均等化发展。
首先要先从经济入手,在发展牧区经济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对于基础教育资金的保障制度,加强对牧区基础教育预算内运行和公共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牧区基础教育投入全面落实。其次,还应该积极引进市场机制,进一步拓宽教育资金供给渠道,减轻基础教育对于公共财政的负担。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财政资源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主要是因为基础教育是由国家和政府主导投资的;所以可以根据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量对基础教育进行投资,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办学。同时,根据公共需求水平,对省、市、县以下基层政府的行政责任和财政权利进行合理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各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经费中的资金比例进行明确规定,扩充县级以下基层政府的财政资源,推动县级以下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积极性并提升基础教育均等化的程度。
另外,除了要完善教育财务管理制度之外,还要对牧区的土地制度进行改善,因为现在牧区制度造成的收益上限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还是会影响一些牧民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所以应该对草场承包责任制进行完善,首先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尽量增加牲畜的出栏量,保证牧民能够得到一定的收入,只有这样,牧民才能加大对于教育的投资。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
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提升国力的最有力的武器,而基础教育作为“地基”,就更应该打好基础。况且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垫脚石,只有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等化发展,高等教育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教育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西藏作为全国四大牧区之一,牧民占很大一部分,所以说,要推进西藏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就要从牧区去下手,但是由于经济、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牧区的教育相对于内地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要对牧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改革和完善牧区基础教育向优质均等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基础教育均等化发展,才能促进教育的最大公平程度;才能提高牧民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为高等教育打好基础。
本文通过对牧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泰尔指数的分析,总结出西藏牧区基础教育均等化当前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牧区对公共财政教育的支出方面呈现出较长时间的不稳定状态;其次在教育师资方面,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再者,在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方面,发展较为不均等。针对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基础教育非均等化的原因,并从制度、机制、经济、思想和学校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但是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有限,并且难以获得一手数据,所以在本文牧区基础教育现状分析总结以及对策上难以全面和深入阐述,没有提出一些创造性的建议。在以后的学习中,本人会继续关注牧区基础教育均等化的发展,争取进一步将其完善。
参考文献(略)

关闭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