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毕业论文:党建引领基层老旧社区治理实践探讨

党建引领基层老旧社区治理实践探讨——以山西省高平市x社区为例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而基层社会治理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国家基层治理的基础,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微细胞,其治理能力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影响党对基层治理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的重要因素。城市老旧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在住宅小区中占了很大比重,部分老旧社区处于失管、漏管、脱管状态,严重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如何有效解决老旧社区无人管、不会管的治理难题,切实提升老旧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成为广大基层治理者、学者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融合问题,试图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将党组织有效嵌入到社会治理体系中。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需要筑牢基层社区这个根基,因此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双重背景下的重要命题,也是“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在社区治理中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老旧社区作为社区中的特殊类型,其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逐渐凸显,治理模式也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发挥好基层党建在老旧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促进老旧社区转变,创新社区治理模式,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由于西方大多数国家与我国的政党制度不同,大多为非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其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往往与党建工作结合较少,但是西方学者对于社区治理以及城市更新的相关理论研究开始较早,已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1)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
国外对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特尼斯,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他认为社区是一种基于一定的血缘、地缘和共同价值构成的社会联合的“共同体”,是自然形成、整体本位的,并且有别于社会,这是学界最早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对于社区的治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多元主体行动的过程。mckieran(2000)认为社区治理属于一种协作行为,是由于个体或者单个部门无法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其治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社区居民、商业、信用等部门的专门化服务者等多元参与者。而帕特南(2001)着眼于社区关系的研究,认为政府除了应充分参与社区治理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主体间的合作,从而促使社区实现良好的治理。james derleth和daniel r.koldyk(2004)则认为就社区建设而言,社区组织重要性不言而喻,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渠道。美国学者理查德?c?博克斯在其著作中引入了社区公民治理中的三个重要角色,即“公民”、“政府代议者”、“行政管理职业者”,并进一步阐述三者间的互动,他指出这种新的模式中三者角色进行了转变,有效整合了社区治理的各种力量,优化了社区治理结构。connelly(2011)认为社区治理是一种新治理形式,并对于社区治理的“合法性”概念发展了一种建构主义方法,提出社区参与的观点。
(2)关于政党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
通过党的引领作用来推动社区治理完善是中国国情背景下特有的社区治理方式,从国外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来看,与“党建引领”直接相关的文献很少,但是有学者对于政党参与社区治理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政党是社区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r.a.w.rhodes(1996)认为社区治理主体具有多样性,除了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广大居民之外,政党也是其中的治理力量之一。pierre j(1999)指出在社区治理的进程当中,应包含多元治理主体,并且强调了政党在其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
第2章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核心概念
2.1.1党建引领
党建的全称是“党的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广义上党的建设,指的是政党为完成自身的使命而领导国家、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和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狭义的党的建设指领导国家、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与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而“引领”一词的字面意思有引导、带领之义。因此党建引领包含着党的建设和引领两个方面,其内涵可以被理解为“党建+引领”的结合,即在党建中实现引领作用,在引领中凸显党的建设作用。现有的研究较少对党建引领的概念进行直接界定,而是在具体的治理实践中对其内涵进行丰富并间接呈现出。例如有学者认为党建引领制度并不是自上而下制度设计的产物,而是基层在长期摸索和应对风险时形成的一系列做法。还有学者把党建引领视作一种新颖的政策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巩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促进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效能的同步提升。
而社区党建即城市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简称,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党建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伴随着社区的诞生而出现。社区党建工作以街道党工委为主要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全部党员为主体,主要任务是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的同时推动城市社区的发展。由此可见,社区党建寓于社区建设当中,表现出其特有的个性,发挥出其特有的管理功能和服务。从专家学者的具体研究来看,有学者认为社区党建的目标在于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强化党对社区事务与社区建设的主导作用,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而奠定党执政的广泛社会基础。还有学者指出社区党建是指党组织通过特定方式对社区进行覆盖,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之间的紧密联系。
因此结合现有文献研究,本文将党建引领理解为党的建设在基层社会的延续,在基层社区的工作总和,是城市基层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党建工作的基础上,社区治理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引导和带动社区发展并以特定方式实现的具体执政方式。
...................................
2.2理论基础
2.2.1协同治理理论
协同治理理论是协同学和治理理论二者的结合,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理论。协同学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创立,“协同”是指在整个大的系统中存有大量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有着多种结合方式,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系统整体从无序变为有序,并衍生出部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而“治理”是以个人或者一部分人所构成的组织为主体,通过协调其之间的利益关系而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基于两者的研究,有西方学者将协同学与治理理论相结合,认为协同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行为主体基于这个目标通过正式途径或非正式途径,付诸一系列协商等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在此期间各主体会形成一定关系并确立共同规则。基于此协同治理理论逐渐开始形成。协同治理理论关注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与资源整合,有助于各治理主体间形成合力,是个人、和各个公共或私人部门对共同事务进行管理的方式总和,是破解治理过程中碎片化的有效方法。
对于我国而言,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从中不难看出,由于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多方协同配合来进行,所以党和国家在推进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这其实就是协同治理理论的实际运用与深刻体现。而且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制度上的最大优势。
...........................
第3章党建引领高平市x老旧社区治理实践分析
3.1高平市x社区治理概况
3.1.1高平市x社区的概况
.............................
3.1.2高平市x社区治理的发展阶段
....................
第4章党建引领x老旧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成因分析
4.1党建引领下x老旧社区的治理困境
4.1.1弱参与困境:社区治理的群众根基不牢固
.............................
4.1.2协同困境:社区党组织与其他主体间协调不畅
.........................
第5章党建引领老旧社区治理的优化对策探析
5.1党建引领思想共识
5.1.1依托党建资源开展教育
第一,利用党建资源加强居民自治理念培养。一是加强居民理论学习。社区党组织可以用创新专题党课等方式,组织社区居民、党员对社区治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居民自组织有效治理社区的优秀案例,使居民通过案例学习以往的治理经验,以此激发居民的自身优势和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可以通过党建学习等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开展党课活动,首先树立党员干部的自治意识,然后通过联系群众、与群众讲故事等方式增进沟通与交流,向居民宣扬自治理念。三是加大对自治的宣传力度。社区党组织还可以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宣传优势设置相关的传播议题,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在社区公共空间内,借助社区的宣传栏、展板,运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向社区居民传播,倡导居民主动参与自治。
第二,利用党建资源培养居民自治行动。培育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提升。除了理论的学习,更应该将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社区党组织应当在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的事务中来,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要加大对于居民自治实践的帮助与支持,切实引导社区居民行使好自治权利,同时适度放宽居民的自治范围。另一方面,在号召居民参与自治的同时加强对居民的指导工作,在智慧党建与智慧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利用好科技手段组织自治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到自治实践中来。在此过程中,社区党组织应当充分履职履责,做好在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激发老旧社区居民参与自治热情等方面统筹者和引领者角色,确保基层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城市社区是社会基本构成单位,也是我国基层治理的主要空间形态和重要载体,城市社区治理水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的直接体现。在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当前群众最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已经成为了新的社会发展焦点。在此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党建引领作用对于老旧社区治理就显得愈加重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推进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从而推动老旧社区从环境到治理结构的全方位转变。本文以协同治理理论和政党功能理论为基础,以山西省高平市x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当中的治理实践展开研究,现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对x社区以往实践过程以及当前党组织在引领社区治理的现状分析发现,x社区通过强化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汇聚共建力量、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利用技术来赋能社区党建等措施,逐步在社区环境改造效果、治理结构以及居民认同感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并实现从老旧到崭新面貌的转变。
其次,本文发现在党建引领x社区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困境,这些困境表现为弱参与困境、协同困境、供需困境以及资源困境,现存的多重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其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因素交织形成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协同机制不健全、服务效能不够高、资源统筹力较低都是造成困境的具体原因。
最后,本文基于困境产生的原因对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进行探析,一是要通过党建来引领思想共识,其中包括通过党建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培育社区的共同体意识;二是要通过党建引领平台搭建,如健全协商议事平台、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三是要通过党建来引领服务完善,其中包括合理利用红色阵地、加强社区志愿组织的培育以及服务内容以需求为导向;四是通过党建来引领资源链接,具体有挖掘社区内生资本、落实清化制度。通过优化策略的实施以期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之下实现老旧社区治理的效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