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硕士论文 > mpa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倦怠及干预策略思考

论文堡 日期:2023-05-22 17:54:53 点击:467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本文针对农村基层干部访谈的案例并不多,个案访谈时间也有限,因而存在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细节或者困扰了解不够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丰富个案分析、访谈研究,相信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调查结果。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第1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关于做好二零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好我国国家粮食的安全、避免规模性返贫发生”这两条底线。此前,2022年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要努力确保我国脱贫攻坚政策及成果的整体稳定,多措并举来巩固攻坚成果”,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防止规模性返贫成为接续减贫工作的重点。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要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的政策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有效衔接”。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初次提及乡村振兴,并对其作出顶层设计,特别强调要严格遵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总方针来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近年来虽然农村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城乡对比之下仍然有明显的发展差距。鉴于此,我国正处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历史性交汇点,尽早实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衔接,这一举措并不仅仅是政府基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而且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更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重要一环。

mpa论文怎么写

在此背景下,农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的工作任务也日益繁重。农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责任人。他们不但需要对国家政策有更透彻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而且还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才能够真正把中央政策同乡村经济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总体目标,因此,农村基层干部是否有着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的伟大实践中去,对于改进三农工作、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真正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型乡村,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他们长期扎根在乡村基层一线、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是否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工作倦怠?如果出现了职业倦怠,倦怠的程度如何?主要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如何克服?为了保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这些都是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计划对此展开研究。
..................................
1.2研究综述
1.2.1农村基层干部的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在cnki以“农村基层干部”为主题词开展高级检索后发现,以该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核心期刊论文有546篇。经过整理,可将国内学界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研究大致归纳为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研究、角色研究以及一般性研究三个方面。
(1)行为研究
行为研究主要是分析农村基层干部是如何将日常生活规则、社会资本等非正式规范引入到正式的行政权力运作过程当中的。孙立平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了“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作”概念。欧阳静通过对桔镇的典型个案研究认为,处在压力型行政体制末端的基层政府组织往往会采取一定的策略主义行为—“拼凑应对”—对“政治锦标赛”体制下的考核加以应对。彭云、冯猛、周飞舟在对某县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思考中,找到了我国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实际情况中所发展出来的三种行为导向,常常表现为“实绩达标”、“名义达标”、“数字达标”,并探索出一整套差异化达标的“行为”逻辑。舒全峰、刘亚禅等认为,对我国乡村区域的农村基层干部来说,往往会受到组织中领导力(leadership)、公共服务动机(psm)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职业倦怠,在心理动机与行为选择这二种维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周师认为,在当前的农村基层干部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微腐败”问题,这种“微腐败”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是指少数农村基层干部运用制度所赋予的特殊职权影响力,来为自身或他人谋求金额相对较小的利润。周师详细分析了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的危害、仔细探究了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的形成机制,并针对性地制定了整治措施。
................................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具有丰富的内涵。横向来看,该战略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振兴,同时也涵括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和生态文明的进步,是较为全面的一个振兴综合概念。在纵向上看,该战略既有对国家“三农”政策的历史延续,也有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发展。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及推动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农民的全面发展“三个全面”的要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乡村振兴之“三总一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现是总目标,坚持的的总方针是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总要求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的“20字方针”。“一保障”是建立并健全城乡融合快速发展的一种保障性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二零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持“稳中求进”的发展原则,落实“两底线三重点一加强”。不仅要牢牢守住“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双底线,还要有序推进“乡村的发展、建设和治理”的重点工作,并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指导。从“三个全面”到“三总一保障”到“两底线三重点一加强”都体现出党对乡村振兴战略认识的不断深化。
2.1.2农村基层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是党政大楼的根基,而农村基层干部则是合成钢筋的混凝土。”农村基层干部通常涵括了乡镇的党委书记干部、乡镇级别的武装干部、乡镇村团级别的组织干部、乡镇级别的妇联干部、村里的党组织干部、村委会干部等。但自从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来,各地纷纷下派干部到农村开展工作,于是,除了乡镇或街道工作人员、村镇“两委”干部,其他诸如第一书记、选调村官、派驻村级干部、驻地帮扶干部等也都并入了农村基层干部界定范围。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各种道路、方向、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方。
.............................
2.2理论基础
2.2.1 maslach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
费登伯格(freuden berger)于1974年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学术概念。此后,maslash、leiter把个体在工作职位和岗位上表现出来的长时间紧张、负面情绪以及个体对人际交往中面对应激源表现出过度反应的相关心理综合症状命名为职业倦怠。1981年,马斯勒(maslach)基于心理学专业知识,从客观工作环境、个人工作内容、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等角度进行整合分析,构建出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模型。这在职业倦怠问题的相关研究中影响力最大、应用也最为广泛,具有一定普适性。
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模型包括有身心方面的衰竭、人格方面的解体和成就感的低落。身心的衰竭是职业倦怠理论中的核心层面,它从工作压力维度去感知个人感受,主要特征表现为个体会逐渐出现身体和精神双方面的精力衰竭、热情减退,在精神状态和生理状况都非常疲乏,工作吃力且效率降低;人格的解体是理论中较为特殊的层面,隶属人际交往维度,是个人在工作中对周围的人或事表现出冷淡、漠视的疏离感,把他的服务对象视作是一个没有温度及感情的客观物体;成就感低落是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模型中的行动效果指标,涵盖自我评估层次,是工作人员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出现一种自我不称职的认知,认为自身的工作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成就感的缺失。在职业倦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maslach和jackson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制定并完善出意义非凡的职业倦怠测量工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为广大学者所参考借鉴。此项研究成果的框架内容基本上是马斯勒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而且该理论对本文的基本框架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第三章西安市所属区县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3.1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及回收
3.1.1问卷设计

..................................
3.1.2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
第四章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4.1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分析
4.1.1不同性别比较下的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
4.1.2不同年龄比较下的职业倦怠的差异

...............................

第五章西安市所属区县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5.1生存层面的对策——调整压力环境
5.1.1为农村基层干部“减负”
为农村基层干部“减负”,不得不破除体制内的行政化思维模式,引领并打造一种干净作事、正气清风的绿色政治生态,不再让“表面功夫”过度泛滥,才能真正做到为基层减压松绑。
(1)设指标,减轻“达标焦虑”
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阶段,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更应当认识到过去片面追求经济量的增长的不可行,转而注重提质增效,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于农村基层干部而言,应带领乡村产业完成结构转型、产业优化的工作任务,同时对乡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品质、生态环境的优化等予以高度关注,这些多维度的愿景都对基层组织及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采取因地制宜方法,依照各地实际情况来设置科学、合理的任务指标。
(2)改方式,铲除形式主义
基层组织要做到整顿清理、“压缩痕迹”不能只停留于排查整改,只做一些合并事项、减少打分、考评等改变,更要对上墙制度及时清零,防止“文山会海”、“案牍劳形”要适当减少会议数量、开会频次、打卡填表、台账制作的同时,也应该真正做到优化程序,创新落实方式,增加实干时间,提升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实打实地去解决问题,使农村基层干部在“耗时且无效”的非必要工作中得以解脱,启发农村基层干部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在服务群众及自我提升方面,锻炼出扎实、稳健、有成效的工作能力,从而真正地为基层干部减负,为实干撑腰,以防止基层干部落入“形式主义”、“痕迹主义”及“官僚主义”窠臼。

5.1.2给农村基层干部“加钱”
...................................
结论
本文对农村基层干部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内容梳理,进一步界定了农村基层干部涵义、职业倦怠定义及其划分维度、在人口特征变量上的显著性差异,验证了各变量间存在的关系。

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1)在此次研究所采用的问卷工具中,确定了问题维度的划分,职业倦怠问卷部分分三个维度身心衰竭、人格解体、成就动机弱化进行,符合maslach的三维度理论成果,同时也验证了问卷的有效性。
(2)在调查问卷的量表设计中,erg影响因素划分出生存、相互关系、成长发展三个维度,也符合奥尔德弗(alderfer)的erg理论成果。
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结果表明: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的差异性存在于性别(男女)、受教育文化水平、累计工时、月入薪资上,但在年龄及个人婚配状况方面不具有显著性。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整理可发现,在对职业倦怠的原因研究中,性别、学历、工龄及收入等均可以作为个体原因、组织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倦怠。3.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西安市所属区县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倦怠处于中等程度。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rg需要所提取的自变量与职业倦怠及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且基层工作压力、道德舆论张力和关系运作阻力与职业倦怠均呈正相关。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基层工作压力、道德舆论张力和关系运作阻力对职业倦怠均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基层工作压力的回归系数为0.469,道德舆论张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回归系数为0.243,关系运作阻力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影响系数为0.269。
参考文献(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关闭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