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双元创新、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

论文堡 日期:2023-12-15 16:04:42 点击:61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在对双元创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企业绩效之间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后,运用创新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路径依赖理论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并在此基础上选取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7166个完整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本文所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在加速转型升级,处在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已经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也在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着重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十四五”规划同样将创新作为首要任务,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未来,谁能够取得科技创新优势,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创新不仅是企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导向作用。我国政府积极宣传,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并辅以政府补助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支持。根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7956.3亿元,较上年增加3563.2亿元,同比增长14.6%,研发经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与gdp的比值)为2.44%,相比2020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十三位,和美国(3.45%)、韩国(4.81%)、日本(3.27%)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发布推行、落地实施,我国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存在创新效率低下、深层次创新成果少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部分企业的创新质量不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会陷入“模仿——落后——再模仿——再落后”的创新怪圈(li等,2010)[1]。因此,仅仅增加创新投入无法真正实现创新质量的提高,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还需寻求其他解决途径。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选择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创新方式至关重要。但是,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因特性不同,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在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活动时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企业在选择创新方式时,有必要将风险承担水平纳入考虑范围,风险承担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本文意在分析两种不同特性的创新方式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以及风险承担水平的高低对该相关关系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进而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提供参考。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视角转移到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而过往研究大多数将创新作为同质行为进行研究,仅研究创新投入或产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对于创新方式的异质性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分别对两种创新方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创新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其次,现有文献对风险承担水平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作用的研究结论尚未达成一致,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风险承担水平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风险承担在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的调节作用,丰富了风险承担的研究领域,扩展了双元创新的研究边界。
(2)现实意义
两种不同性质的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二者构成对资源的抢夺,本文对双元创新及其平衡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帮助企业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创新方式。另外,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风险充斥于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而对企业发展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框架之内,引入风险承担这一变量,能够引起企业对于风险的重视,从而在日常经营和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风险承担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对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2文献综述
2.1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
2.1.1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
自从benner和tushman(2003)明确提出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的概念后,学者们开始关注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但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对于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如何,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创新是企业的关键驱动因素,由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不同,因此,若想真正厘清两种创新方式对组织绩效产生的影响,必须将两者独立出来进行分析(kollmann和stockmann,2014)。探索式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前景,而利用式创新可以带来稳定的回报,李剑力(2009)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251家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得出,两种创新方式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但对于具体维度绩效的影响不同,探索式创新更有利于盈利性绩效的提升,利用式创新更有利于成长性绩效的提升。胡超颖和金中坤(2017)、李瑞雪等(2019)同样对双元创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证明利用式创新更倾向于提升企业短期财务绩效,而探索式创新则能够提升企业长期竞争优势。陶秋燕和孟猛猛(2018)围绕我国中小型企业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均能够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但由于资源限制,中小型企业开展利用式创新的意愿更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强于探索式创新。林筠等(2016)围绕知识型企业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点。此外,完善探索式创新的成果可以作为利用式创新的途径,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能够继续进行探索式创新,两种创新方式不断循环,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企业绩效的进一步提升(李柏洲等,2019)。吴亮等(2016)以资源拼凑作为中介,认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而是通过资源拼凑这一中介实现的,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活动促进了企业的资源拼凑,进而实现了绩效的提升。
.............................
2.2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
2.2.1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的线性关系
收益是风险的补偿,经典的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指出风险与未来收益的平衡性是风险的基本特征,企业只有勇于承担风险,才能通过风险溢价获取超额收益(刘志远和官小燕,2021)。陈文强(2018)认为风险承担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进而实现业绩提升的有效路径,股权激励具有风险承担作用,进而驱动企业绩效动态增长。李井林和卫芳(2021)从股权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股权结构向最优水平调整,从而缓解两类代理问题,提升企业绩效。及时的风险承担能够提高企业的战略决策速度,避免错失投资机会、延误创新时机(张敏等,2015);若企业风险承担意识薄弱,无法及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面对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企业难以做到及时识别和快速利用,无法实现绩效的提高(陈逢文和冯媛,2019)。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则表示企业研发投入越高、成长性越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从而实现资本积累,提高企业价值(余明桂等,2013);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较低则意味着企业创新活动开展不足、可持续发展受限,企业绩效也相对较差(faccio等,2016)。部分学者从高管角度出发,研究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何瑛等(2019)从高管特征的角度出发,对“高管复合型职业经历——风险承担——企业价值”这一路径进行研究,发现风险承担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hagendorff和vallascas(2011)认为可以通过增加高管薪酬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相关程度,促使管理者主动承担风险,获取风险溢价。王观宏(2020)以2011-2019年环保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较高的风险承担水平能够为环保类企业带来更多的绿色信贷资金,提高管理者开展创新项目的信心,进而带来绩效的提升。
...........................
3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相关概念界定
3.1.1双元创新

........................................
3.1.2企业风险承担

..............................
4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
4.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
4.1.2双元创新的平衡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


5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对筛选后样本,共7166个观测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5-1。
(1)被解释变量
从表5-1可以看出,企业绩效(roa)的平均值为0.037,最小值为-0.877,最大值为0.597,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各企业间绩效水平差距明显,所选取的样本数据随机分布,取值范围较大,可信度较高。
(2)解释变量
ei和ui的平均值分别是0.006与0.002,表明我国企业针对两种创新活动的平均投入存在较大差距,企业更多地投入于探索式创新活动,一方面这可能与我国现行鼓励创新的政策有关,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愿意尝试风险性高、不确定性大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于探索式创新可能更有利于企业绩效的长期提升。同时,两种创新活动的均值都不高,这表明大多数公司对创新的关注程度并不高,没有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投资相对不足。ei和ui最大值分别是0.272与0.131,最小值均为0.000,极值差距较大,说明仍有部分企业不重视研发创新,创新投入不足。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risk)的均值为0.042,说明风险承担水平不高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459和0.005,说明各个企业之间的风险承担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进而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5.2相关性分析

..........................................


5.3多元回归分析

................................
6研究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立足于创新推动发展的现实背景,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双元创新,并探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创新活动——企业绩效”这一路径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在对双元创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企业绩效之间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后,运用创新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路径依赖理论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并在此基础上选取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7166个完整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本文所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作为两种特点相异的创新投资活动,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探索式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呈现出正u型关系,而利用式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呈现倒u型关系。探索式创新要求企业通过获取新知识、技术或资源从而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大范围变革,以迎合潜在或全新的市场需求,探索式创新所需的周期较长,在早期阶段,企业会投入大量资源,造成企业短期盈利下降甚至亏损,而随着探索式创新的进一步推进,企业将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行业内的领跑者,实现企业长期绩效的提高;而利用式创新依托于企业现有的知识技术和资源基础,以优化产品和服务作为目标,初期由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的出现,企业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核心能力得到增强,企业绩效的表现较好,但是利用式创新的本质是模仿,往往不会有突破性改变,如果企业一味将资源投入于利用式创新,将会产生“路径依赖”从而陷入“能力陷阱”,阻碍企业继续学习和更新现有能力,给企业绩效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是企业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进行投入时应关注两种创新活动的进行程度,加大探索式创新层面的长期投入,推动探索式创新的成功开展,形成长期竞争优势,同时严格控制企业对于利用式创新的投入程度,维持现有优势,防止企业患上“组织近视症”。
参考文献(略)

关闭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