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创业板企业技术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思考

论文堡 日期:2023-12-16 10:03:50 点击:309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研究文献及基础理论的整理分析,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以2017-2020年创业板企业为研究对象,为避免单一指标存在信息遗漏的情况,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技术创新综合评价指标。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走科技强国之路,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和谐发展已然成为了重要论题。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明确将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的首要驱动力,“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也强调要以创新为驱动力量,坚定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位置,要以科技自强自立为战略依托,建立健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向高质量时代迈进。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企业维持、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国家提升整体实力、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企业和国家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至全球第12名,从研发数据来看,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额为2.79万亿元,同比增加了14.2%,研发投入强度为2.44%,其中企业研发投入部分占比为76%,可见企业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然成为了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

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追求创新是为了谋划更美好的将来,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如今企业间的竞争形式将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成本和价格层面,而以前以规模经济取得的竞争优势也终将被技术创新所替代。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不仅关系到企业资源的分配和资源价值的转化,也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对于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力、领导力和核心主体地位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展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是具有必要性的。
..........................
1.2文献综述
1.2.1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围绕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间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其中对财务绩效的衡量多集中于会计指标、市场指标等方面,而对技术创新的衡量则主要集中于研发费用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创新专利产出、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决策活动等方面,现有两者关系研究的结论主要有正相关、负相关和不存在显著关系三种。
多数学者研究认为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认为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控制成本、生产新产品、形成优势资源等不同路径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促进企业成长和高质量发展,最终提升企业绩效和价值。aboody等(1998)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方面进行费用投入,会显著增加公司的股票收益。alberthu(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会对企业绩效产生递减的促进效应。周煊等(2012)以专利数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经研究发现我国制药行业的专利数量对销售收入和总资产收益率均存在正向作用,且从专利类型来看,发明专利申请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路径影响方面,cohen(2010)认为技术创新通过使企业保持持续有效的技术性能发展趋势,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maggio(2012)的研究认为,当企业拥有高层次的创新投资水平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发展机会,实现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进一步提升。shen(2019)和jamel(202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帮助其形成优势资源,使得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胡志强等(2015)以608家a股上市公司2005-2011年的研究数据为样本,发现技术创新企业的存活质量更高。王同律(2004)提出技术创新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状况,使现金流在一定期间内呈现出持续的成长趋势,而且创新成果的产出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增量也会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于成永等(2009)在结构方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苏、浙、沪等地制造业企业的研发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企业技术创新会通过产品创新路径来实现新产品绩效提升,继而提升企业绩效的结论。何宜庆等(2017)通过对1268家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2011-2015年的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研发投入总额和强度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或生产差别化产品以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技术创新
schumpeter(1912)首次阐述了创新的定义,认为其是由不同生产要素和条件形成的新组合,之后创新相关概念不断地衍生和扩展。mansfield等(1971)认为创新是在公司各领域中对新发明的首次应用,并肯定了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freeman(1982)认为技术创新并不单纯泛指技术,而是包括新产品、新工艺在技术、设计、制造、管理和商业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许庆瑞(2020)认为技术创新涵盖了从创新创意、构思设计、试验到产品和工艺市场化的过程。1999年,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基于过程观定义了技术创新。从具体阐述来看,技术创新具有完整的阶段周期,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满足市场需求进行的创新构思作为起点,通过对新知识、新技术或新的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来实现更高性能或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产出,以通过市场营销等工作获得创新成果经济价值为结束阶段。另外,从技术创新的特点来看,一方面,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会加大企业创新和其他决策行为的不稳定性,增加企业创新失败而无法收回投入资本和资源、竞争优势被削弱等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超前性和优势性特点,又能够帮助企业通过获得的异质性资源在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从衡量指标分类来看,一般有技术创新投入、过程和产出三大类指标。
总的来说,企业在创新构思、研究开发、创新产出再到最后的市场商业化阶段都可归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范围之内。本文参考现有研究,定义技术创新为: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本和资源,通过市场信息收集分析、研究开发设计、创新成果产出等流程,形成和维持自身核心竞争力以提升企业价值的一种探索性活动,并结合技术创新投入及产出的相关指标进行衡量。
...............................
2.2理论基础
2.2.1技术创新理论
1912年,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技术创新理论,后来又通过《经济周期》等专著进行了补充阐述[75]。技术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并突出强调了企业家的主体地位。展开来说,创新是内部元素发生的改变,不但包括产品的升级改造以及新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等方法的提升,还包括新供应链的采用、新企业组织架构的构建以及新发展市场的开拓。但是,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存在未能与当时经济形势所衔接的超前内容描述以及忽略生产关系等研究局限,加之当时大环境盛行凯恩斯经济学理论,所以在其诞生20年内并没有得到广泛学者关注。但上世纪50年代末,许多国家出现了无法用传统资本要素解释的经济高速增长现象,所以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被忽视的技术创新与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关联性,并基于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从多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形成了四大不同创新学派。
新古典学派强调技术创新的经济推动作用,重点关注内生性。学者们对技术创新作为内生变量所发挥的影响效应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也有学者深入探究了在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对技术创新活动采取的涉及法律、经济等方面的调控干预措施。
熊彼特创新学派是基于传统的创新理论形成的学派,该学派从多个视角对新技术的模仿与推广模式、最佳市场结构、企业规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从创新来源、方式的研究延伸到创新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内部途径、机制的研究,构建了科学的理论框架。
制度创新学派,主要是通过一般和比较静态这两种均衡分析方法,结合熊彼特创新理论与制度理论,在创新环境层面开展的制度分析。其认为技术创新会被企业管理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所影响,即优秀的制度设计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
国家创新系统学派侧重国家层面上的研究。该学派认为技术创新并不是由企业家所促进的,而是由更加系统性的组织所促进。该学派认为国家制度设计及其作用效应,能够促使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在知识的创新、扩散、应用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
3研究设计
3.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1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

..................................
3.1.2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

......................


4实证分析
4.1变量统计分析
4.1.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出发,运用stata16.0软件对总资产收益率(roa)、市净率(pb)技术创新(inno)、市场竞争(pc)、高管股权激励(ms)、独立董事占比(indep)、两职合一(duality)、股权集中度(cocen)、股权制衡度(shrz)、现金持有量(cash)、企业年龄(age)、企业规模(size)共12个指标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以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7-2020年的整体情况形成初步了解,结果如表4.1所示。

4.1.2相关性分析

.............................
5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研究文献及基础理论的整理分析,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以2017-2020年创业板企业为研究对象,为避免单一指标存在信息遗漏的情况,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技术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之后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具体包括:研究技术创新对当期、滞后期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市场竞争(外部因素)在两者关系中存在的调节效应;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内部因素)在两者关系中存在的调节效应。此外,为了增加研究结论的可信度,采用更换被解释变量、增加控制变量、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最终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
(1)技术创新正向促进财务绩效,且这种促进影响存在滞后性。本文通过对600家创业板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与当期和滞后期财务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技术创新理论的有效性。因为企业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等无形资源是其形成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优化生产要素和工艺过程等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差异化产品产出,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低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产品优势,对于增强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此外,因为企业的创新活动从创新投入到产出创新成果,再将产品市场化获取收益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当企业执行创新计划时,技术创新带来的创新绩效往往呈现出可持续性趋势,不但会对当期的财务绩效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会对滞后期的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2)本文在探究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展开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在两者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这说明企业所面对的外部市场竞争程度会影响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企业效益。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行业内固有和潜在的竞争企业会出现模仿、窃取等不良竞争行为,致使企业无法独享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另外,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之下,企业的融资环境形势也不容乐观,而创新活动普遍具有周期长、费用负担大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对绩效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企业要重视外部市场环境对于自身经营决策的影响,化压力为动力,寻求更好的应对之道。

5.2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略)

关闭
15549057355 工作日:8:00-24:00
周 日:9:00-24:00
   微信扫一扫